人类自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学习怎样与大自然相处。早在原始部落中,就已经有了朦胧的风水意识,居住的地方和墓地以及遗弃动物残骸的地方是要区分开的,这种划分应该是后世风水术阳宅与阴宅的意识雏形。部落时期已经有了方位的概念,懂得日照和风寒的关系,“近水向阳”已经成为宅地选址的目标。
殷商时期,盛行卜筮,事无巨细,皆要卜定。殷王想在鹿之东北修建城邑,曾多次问:何时为吉,何地为吉。龟卜不但用于卜宅,还用于国事。可以说殷周是风水的孕育时期。
据《国语•周语》记载,虢文公劝周宣王举行籍田之礼后,有“阳痹惮发,土气震发”“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周幽王二年地震时,伯阳父说:“阳伏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从这些文字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在西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阴阳来解释天文地理现象。
《老子》一书中说“万物负阴可抱阳,冲气以为和”,指的也是阴阳二气。阴阳被认为是构成宇宙的基础,世界万物均可用阴阳解释。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正如《列子•天瑞》中所说“天地之道,非阴则阳”是古人常有的宇宙观。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sls/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