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无量一切方,佛海及与刹土海,于一毛端三世量:我入修行诸劫海。
这四旬是接着上文下来,是在以毛端及大海表达华严境界大小互摄的重重无尽诸佛,在空间的一切方位中均有无量无数,因于一毛的尖端就有着三世诸佛及他们的佛国净土。佛的数量及佛土的数量,皆如四大海水,多得不可胜数;而我发了普贤行愿的菩萨行者,进入如许无量无数的佛国,亲近一切诸佛,广修普贤行愿,经无量劫的时间大海,永不疲倦。于一音声功德海。一切群生意乐音,于彼无尽音声中,当转理趣妙轮时。一切如来清净声:常皆得入佛辩才。一切三世诸如来:以我慧力普能入。.n-Uk句颂文,是在以音声表达华严境界一多互摄的重重无尽。意思是说:在一个音声之中,即摄有一切如来音声的清净功德大海。
一切众生所发出的心意愿乐之音,常与诸佛的无碍辩才相契相应。就在这一切众生发出无尽的音声之间,正好也是三世诸佛转动妙法之轮,开演佛法之时,这于我这样修习普贤行愿的菩萨行者而言,由于智慧的力量,使我能够契入诸佛的理趣法轮。
佛的辩才,称为“四无碍辩”:
(一)于教法无滞,为法无碍。
(二)尽知教法所诠的义理无滞,为义无碍。
(三)于诸方言词通达自在,为词无碍。
(四)以前三种无碍的能力为众生乐说自在,名为乐说无碍。
文句的“理趣”一词,意思是道理趣旨,通常是密教典籍所用。此赞的译者不空三藏,是唐朝密教的开元三大士之一,故在文中沿用了“理趣妙轮”,以表达甚深广大的道理趣旨。
经中常用十数以表达无限,又常用无边、无尽、无量、无上、无始、无数、无等、无比、无余等来表达不可说不可说的大数量、大时空,尤其是《华严经》中用得最多。以一刹那诸未来。三世所有无量劫,所有三世人师子,于彼境界常得入,我入未来一切劫:刹那能入俱胝劫。以一刹那我咸见:如幻解脱行威力。这八句的内容,是以时间来表达华严境界长短互摄的重重无尽。意思是说:在极短的现前一刹那中,含有永远的未来时间.所以活于现在的我,已进入了未来的诸劫之中;其实,过去、现在、未来,均有无量劫,而此无量劫,既在短如一刹那问,也在长如俱胝劫中。因此,就在任何一个一刹那问,我都可同时见到三世一切如来,我也经常进住于三世一切诸佛的境界之中,这种境界虽然是如幻自在解脱,却又能产生重重无尽的大威德力。
“一刹那”(kaa)是时间的极短单位,意为“一念顷”,或谓一弹指问有六十五刹那,可见现前一念的一起一灭是极其短暂的。这个一念是微细快速的念头,不是思绪、思虑或完整的观念。虽然如此短暂、一刹那生灭的心象之间,即通于无尽的三世,也含有无尽的三世。
这不是出于推理的想像,而是白内实际的证量体验,因为当你的妄念不生又不灭时,现前的一念,便与无尽的三世时间不一不二。对于有妄念、有执著的凡夫而言,三世是前后分段的;对于实证了无念、无住、无相、无生灭的圣者而言,现前的一念,便与三世相即,却不与三世相混,所以才有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的境界。
“劫”(kalpa)是非常长的时间单位,有三种计算方法:
(一)方及高各四十里的城,皆由芥子堆成,每三年取一粒,至芥子被取尽,名为一劫。
(二)方及高各四十里满是石头的城,天人用三铢重的天衣,每三年来拂拭石头城一次,至石头城全部被拂拭尽,名为一劫。
(三)由人寿八万四千岁起,每百年减一岁,减至人寿仅十岁,再由人寿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人寿八万四千岁,名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每一个世界都经过成、住、坏、空的四个阶段,便是四个中劫,也是一个循环生灭,称为一个大劫。
通常所说的劫,必是一大劫。俱胝劫是梵文koti kalpa,(亿劫)”的音译。依据《大毗婆沙论》、《大智度论卷四》,《瑜伽论》卷四八、卷一七七、卷一七八等说,从凡夫修行至成佛,须经历“三阿僧祗劫”,乃是三个无数大劫或三个无央数大劫。现在许多附佛法外道师们,主张的即世修行即身是佛,与经典所说是不相应的。所有三世妙严刹,如是无尽诸方所。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jqj/pxps/8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