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书 周易预测 周易八卦 周易占卜 周易起名 周易学习 周易讲座 周易天地 周易应用 周易基础
您的位置:国易堂 > 周易 > 周易八卦 >

“易”之三义辨析:易简,变易,不易

2022-11-08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周易八卦
“易”之三义辨析:易简,变易,不易
 
孔颖达《周易正义》据《易》之经传、《易纬*乾凿度》、郑玄《易赞》及《易论》而撰写的《论易之三名》有云:
 
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不停,生生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然变化运行在阴阳二气,故圣人初画八卦,设刚柔两画,象二气也,布以三位,象三才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既义总变化,而独以“易”为名者,《易炜*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又云:“易者,其德也。光明四通,简易立节,天以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张列,通精无门,藏神无穴,不烦不扰,淡泊不失,此其易也。变易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君臣取象,变节相移,能消者息,必专者败,此其变易也。不易者,其位也。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此其不易也。”
 
郑玄依此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故《系辞》云:“乾坤其易之蕴邪?”又云:“易之门户邪?”又云:
 
“夫乾确然不人易矣,夫坤隋然不人简矣,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易简之法则也。又云:“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此言顺时变易,出入移动者也。又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此言其张设布列,不易者也。②
 
此种演绎可说是我国人的惯伎,引伸之义似可无限,但又可凿凿有据。孔氏于此三义中,无疑把“变易”之义视为重点,但又认为尽含三义才算完整,才可完全地与《易》相合相配。当然,也有人反对这样的演绎与引伸。如清初学者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上云:“‘简易’‘变易’皆顺文立义,语当不谬。若‘不易’则破此立彼,两义背驰,如仁之与不仁,义之与不义。以‘不易’释‘易’,将‘不仁’可以释‘仁’,‘不义’可以释‘义’乎?承谁袭谬如此,非程、朱谁为正之?”③张氏精于三《礼》,顾炎武自称不及,是编原跋称为《日知录》之亚。然张氏于此处苛察文义,而未洞究事理,不知变不失常,一而能殊,用动体静,固古人言天运之老生常谈。
 
“易”之一字三义,不管其符合取名原意与否,对于理解《周易》这部书却大有好处。而且一字三义,也并不像张氏所谓冰炭不能相容。
 
从训诂学的角度说,一字之多义,粗别为二。一曰并行分训。即如“字”字:(一)乳也;(二)爱也;(三)养也;(四)文字也;(五)表字也,等等。二曰背出分训或歧出分训。如“乱”训“治”、“废”训“置”,亦即古人所谓“反训”,两义相反亦相仇。“周易”之“易”云:“变易”与“不易”“简易”,背出分训也;“不易”与“简易”,并行分训也。“易一名而含三义”者,兼背出与并行之分训而同时合训也。
 
我对于“易”之三义理解如下:
 
《系辞传》••“《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对“变易”的意义,说得明白不过,按之《易》书,亦极相合。研究《周易》的人对于变易一义几乎人人赞成,所分歧的是如何解释其变易之学问。
 
至于“不易”之义,虽然《系辞传》有“《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话,孔颖达又赞成纬书“不易者,其位也”,如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之类。如此而解“不易”,诚为笔者所不取。宇宙虽无时不在变易之中,生生不息而又运动不停,但从人本的角度,凡云变易,即有不易,须知变易若非对不易言之,则对于人来说,便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地球无时而不变易,然固地球也。只有作如此观,人才能对宇宙有所认识。这才叫“至动而不可乱”。王某天天在变,但还是王某,所以他去年作的案,今年破了,照样要找他算账的。他不能以“今我非故吾”,即现在的我不是过去的我来赖账。离开相对的质的规定性来谈变易是毫无意义的。
 
讲到“位”,“天在上,地在下”也和“君南面,臣北面”一样,带有伦理学色彩。不要说今天看来不科学,即古人也有比这更高明的见解,足以使现代人吃惊的。如《素问》:黄帝问于岐伯曰:“地有凭乎?”曰:“大气举之。”朱子注《离骚•天问》曰:“天周地外……非沓乎地之上也。”①魏蒸彤《大易通解•坤》:“先天位置于北,与天相对而相错。对者,配也;错者,交也。虽云乾南坤北相对错,其实天包地外,地悬天中,地之上下四方皆天也……是以言地者,皆言地悬天中,此其象义也。”②
 
至于社会之“位”,更是个最不可靠的东西,《易经》即有“或锡之轚带,终朝三褫之”(《讼》卦上九交辞)的话。古史所载南面的君,原来可能是流氓,最后可能是阶下囚或杀头鬼,其谁能料之?但他还是他,这是不变易的。证之《易》书,如《比》卦六二:“比之自内,贞吉。”六三:“比之匪人。”程颐曰:
 
“二之中正,而谓之匪人,随时取义,各不同也。”①好比单位里是个好领导,而在家中的妻子却以为他是个不称心的丈夫。《复》卦《彖传》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王弼注:“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也。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若其以有为心,则异类未获具存矣。”③易学家往往指责王氏以老、庄虚无之旨说《易》,以为乖于《易》理。我却非常赞佩这位天才的青年哲学家的精深见解。其曰“静”,曰“默”,乃至“无”,都只是他特有的表达方式。盖动虽与静相对,动则各样,静则一样。语与默相对,语则各样,默则一样;有与无相对,有则各样,无则一样。张三在单位是个头头,在家里可既是父亲,又是儿子,还是丈夫,这种不同都有同一载体,这就是无各种社会关系的张三,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但我们的思维中是可以作如此观的。/‘无”就是指这个共同载体,“无”才是本。所以“变易”只有与“不易”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可言。“易”与“不易”既是背出分训而又为同时合训之义,其在此,唯在此。
 
至于“简易”一义,则只有《系辞传》的作者或许还说得清楚,后代的易学家可说是无不尝到了烦难的滋味。《系辞传上》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台湾的陈道生说:“明明是说作为构成八卦的基本元素的乾坤二卦,它们的特性:乾是‘容易’(一横当然容易),坤是‘简单’(一断横当然简单)。因为容易,才好了解;好了解,人才会喜欢它;人喜欢它,才能流动久远。因为很简单,才容易为人采用,才能发生功用,才能流传广大。把画卦的原意,说得没有更明白的了。这样容易、简单的东西,为什么几千年来,愈研究愈不知其所以然呢?这显然是在传授当中,失去了某种联系的‘结’所致。我们只要找出这个重要关键的‘结’来,一切就可迎刃而解。”说是这样说,可是陈先生在这篇题为《重论八卦的起源——结绳、八卦、二进法、易图的新探讨》®的文章中,却令人感到解“结”解得非常吃力而烦难。
 
世人每谓《易》是统一于一贯原理之运命哲学。详观之,则由甚驳杂之分子组成,在今日甚难悉理解之。例如《乾》卦“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其“潜龙”究是何物?幸而《文言》有“龙德而隐者也”一句解得分明。《坤》卦有“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句,何以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呢?若非借《乾凿度》所云“坤养之于西南”之说,则不能理解。然与《坤》卦六爻之爻辞,究无何等之关系。其外《蹇》《解》等卦辞,何以亦利西南呢?一为艮下坎上,一为坎下震上,而非《坤》卦也……此不得不谓《乾凿度》不能一以贯之也。《蛊》卦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临》卦有“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此等突发之语言,当如何说明乎?何以在他卦,同在右之方位,而无月日乎?若欲卜方位与月日者,占得其他之卦,全无标出,又当如何乎?在今之《易》中,对于此等,全无说明,唯后世“卦气”“纳甲”“飞伏”等能说明之。例如孟喜之“卦气”说,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而其他六十卦,每一卦主六日七分,是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相合。其在《复》卦,有“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语,是为“七日来复”之文字。唐李鼎祚引《易轨》称一岁十二月,分为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坎》《震》《离》《兑》,当四方之正卦,一卦为六交,一交生一气,即为二十四气。其余六十卦,为三百六十爻,一爻主一日,则为三百六十日,余五日四分之一,通归闰余。《剥》卦,阳气尽于九月之终,至于十月之末,即为纯坤用事。《坤》卦将尽,而《复》卦之一阳来隔之。盖《坤》一卦,六爻管六日,复有一阳爻之发生,则在《坤》第七日,故谓之“七日来复”云'《乾》卦扨九“潜龙勿用”,晋干宝注云:“十一月之时,自复来也。”②是前《易轨》之说,亦即上推孟喜之“卦气”说也。总之,卦既如上之烦杂而难明,则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不能成立。
 
平心先生在《关于〈周易〉的性质历史内容和制作时代》一文中更是指出:《周易》卦交辞结构奇特,往往将极不相干的两字或三四字连缀成为一辞,它们都不能以通常文理来衡1量。例如“咸临”“甘临”“至临”“敦临”“童观”“窥观”“竣恒”“振恒”“惕号”“和兑”“孚兑”“晋如摧如”等等,文义均极晦涩,任何古书中都找不到类似的词汇,也找不到训诂的根据。有些卦爻辞造句非常诙诡,使人不知所云。例如“贯鱼以宫人宠”,“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井谷射鲋,瓮敝漏”之类。有的又很滑稽,如“臀无肤,其行次且”等《周易》不但用谐隐文体寓意,而且用卜篮形式化装,经《易》作者巧妙构思,排列组合,规律时隐时现,充满了幽默感、神秘感、冷眼旁观者似的超脱感。总之给予人们的是一种错综复杂感,绝对得不出“简易”感。因此,我只能从方法上筮比卜简单来认识“简易”的意义。
 
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卜以龟,亦以兽骨。……其卜法,则削治甲骨甚平滑,于此或凿焉,或钻焉,或钻更凿焉……此即《诗》与《礼》所谓契也。既契,乃灼于契处以致拆。灼于里则坼见于表,先为直坼而后出歧坼,此即所谓兆矣。”观兆定吉凶,则自然要专家太卜或卜师的神悟。按这个方法笔者曾实验一次,非常困难而告失败。而《周易》筮的方法唯一有文献记载的即《系辞传》所载之“大衍之数五十……”云云,只用五十根蓍草作出排列,得出一定数目,从一定的数目中得出某卦某爻,然后从卦辞爻辞中得知所贞问的事的吉凶。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所以称为“易”。当代冯友兰和任继愈两位教授都这样认为,比如任氏即说:“商代甲骨文也是用来占卜的,但凿龟,看它灼裂的兆,手续比较麻烦。《易经》的占卜方法比较简易,因为是周人习用的一种方法,故称《周易》。”①所以,我也认为简易与变易同时合训是较牵强的。
 
至于“周”字,只有两派不同的意见:一为“周普”,一为朝代名。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郑氏又云:“《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郑两取之。孔颖达曰:“《归藏》伪妄之书。”②已直指其书为伪妄。欧阳修曰:“周之末世,夏、商之《易》已亡,汉初虽有《归藏》,已非古经,今书三篇,莫可究矣。”③与《隋书•经籍志》“汉初已亡”之言正合。据《周礼*春官宗伯*太卜》贾公彦疏:“《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归藏易》以纯坤卦为首,坤为地,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故名为‘归藏’……”如此说,则似乎只是卦的次序不同,即夏以艮卦为首,商以坤卦为首,周以乾卦为首。其实商代无八卦及筮法之兴①,更不要说夏代了。如真存古经,亦不过如马王堆帛书《易经》之类的另两种《周易》本子而已。关于《周易》之“周”,释“周普”也好,朝代名也好,最终得不出结论来的,但只要承认《周易》是周代之书,那么以代名释“周”较为顺耳。
 
《庄子•天运》:“祖梨橘柚,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关于《周易》之名义释,亦只是取其合于书而已矣,因为我们后人只能做“我知君不知”的谜语猜测者了。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zybg/96514.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