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全文 易传 系辞传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彖传 象传 文言
您的位置:国易堂 > 易经 > 易经全文 > 易传 >

孔子学道:学先王之道、问道老子

2023-05-24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易传

孔子一生好学,苦学勤问为其学风,这可从文献记载知之。孔子不耻下问,既向先王学习,也向当代贤者学习,特别是向老子学道,老子道家思想对孔子晚年的思想影响很大,因此有人认为孔子晚年所作《易传》 是道家的作品,这并不奇怪。孔子向老子学的是天道,是自然科学,是生命科学,所以孔子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历法、数术、音乐、中医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我们称孔子为古代科学家并非称奇玩世,而是还孔子一个本来面目,清除人们对孔子的偏面理解。

一、学先王之道

孔子向先王及前贤学道,总结历史经验,而作六经一《诗》、《书》、 《礼》、 《乐》、 《易》、 《春秋》, 这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如使记孔子世家》中记载楚子西曰:“孔丘述参伍之法,明周、召之业。”《纬书.乾坤凿度》 说:孔子“五十兖《易》,作十翼明也。明<易》 几教。若曰终日而作,思之于古圣,颐师于姬昌(文王)、法旦(周公)。 作《九向》、《十恶》、《七正》、《八叹》、 《上下系辞》, 大道大数大法大义,《易》 书中为通圣之问,明者以为圣贤矣。孔子日:吾以观之日:仁者见为仁几之文,智者见为智几之文,圣者见为通神之文。仁者见之为之仁,智者见之为之智,随仁智也。”文王名姬昌,周朝的开国之君,周易》 的创作者。周公且,周朝初年有名辅臣。召公名爽,周武王有名辅臣(《白虎通.王者不卧》 谓为文王之子),因封地在召,故称召公或召伯。周公、召公都是治国理天下的名”家。伸记孔子世家》 还记载孔子删定《诗经,“上采契、 后稷,中述殷、周之盛”,“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以求合《韶》《武》(雅》 《颂》 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这就是孔子作《六经》 的目的,即探求治国理民的大法。特别是《周易》 中有“古之遗言”(帛书 要》), 即先王和前贤的经验。

二、问道老子

(一)孔子五十问道老子

孔子总结先王及前贤的治国治民之道,作六经》向诸国国君推行先王之道,阐扬周公、召公之政绩,可是却没有被一个国君所采用,处处碰壁,如丧家之犬。于是他就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当时的大学者老子(约前57年一?)。老子是道家的鼻祖,他建立了道家思想体系。《庄子.天运》 说:“孔子行年五 十有一而不问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这里说孔子五十一向老子问道,为什么与孔子“五十究《易》”、“五十以学 《易》”及“孔子晚而喜《易》”、“老而好 《易》” 之说在时间上如此相吻合?是不是孔子在向老子问道以后有所醒悟才开始深入研究《易》的呢?我想大概是有可能的。不然,何以如此巧合?. (论语 ●为政》记载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什么到了“五十”才“知天命"?因为《易经》是讲天文历法的天学大作品。孔子“五十以学《易》”之后才懂得了天道规律。“天命”就是指自然的客观必然规律。《易》 道与“天命”息息相通,《易》讲古代天人合一的天道观,成为孔子创作《易传》 阐发天道自然观的立论基石。孔子懂得了自然规律,做事依顺自然规律,如此才能做到“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 “无大过” 的境界。有人说庄子多诳语,否认《庄子》的记载。难道一个“诳语”就能轻易把历史文献否定了?这是什么证据?何况关于孔子向老子问道的事,《使记》 里有两处记载,应该是史实。《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到了周,向老子问道,老子对孔子说:“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索隐》: “《庄周》 ‘财’ 作‘轩’。”),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日:‘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口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使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适周, 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日:‘鸟, 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错。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酒遂去。”此外,记载此事的还有《礼记曾子间》、住子》内篇《德充符》、 外篇《天地》、(天道)、 《天 .运》、佃子方》、《知北游》 等十-处之多,<侣氏春秘》 中的《贵公》、俏染》篇,使记中的佬子传》、孔子世家》也都有记载,还有出土“孔子见老子”的汉石画像为证,可见,官方、民间都不否认孔子向老子问道这一事实。 而且,从各种记载中判断:孔子不仅一次觐见老子,觐见地点也不是一个地方。

他们讨论的问题有“道”、 “仁”、 “义" 等。另外,杨才玉所编《鲁迅藏画欣赏》中“孔子见老子”一图,左为孔子,右为老子,相对而立。孔子身后一人,此人身后有一车两马,榜题“孔子车”。老子身后,有老子车和三个怀抱简册的人。可能是老子送给孔子的图书典籍,从山东到陕西都有关于孔子向老子问道学礼的文物,应该是历史事实。孔子认为老子是条龙,乾为龙为天,实际上是说老子最懂天道,即自然之道。庄子是老子最优秀的再传弟子,对其祖师之事的记述应该是事实,没有充分的证据是否定不了的。而有些学者则把住子》的记载当成寓言,大大降低了《庄子》一书的文献学术价值,也是不恰当的,应当还他本来面目。闻一多曾说过:“以上只是从 内篇》中抽出的数例,其余《外杂篇》中类似的话还不少。这些决不能说是寓言,(庄子所谓 ‘ 寓言,有它特殊的涵义,这里暂不讨论。)即是寓言,作者自己必先对于其中的可能性及真实性毫不怀疑,然后才肯信任它有阐明或证实一个真理的效用。你是决不会用‘假’以证明‘真' 或用‘不可能”以证明‘可能’的,庄子想也不会采用这样的辩证法。其实庄子所谓‘神人’、‘真人’ 之类,在他自已是真心相信确有其‘人'的。他并且相信本然的‘人’ 就是那样具有超越性,现在的人之所以不能那样,乃是被后天的道德仁义之类所斫丧的结果。他称这本然的‘人' 为‘真人’或‘神人’或‘天’,理由便在于此。”9是的,不能把《庄子》都看成是“寓言”或“诳语”,其中应有历史的史实,尤其是对他祖师事情的记载,决不会胡言乱语。礼记. 曾子问》也两次记载孔子随老子学道之事,谓孔子说“昔者吾从老聃”“ 吾闻诸老聃”,看来孔子从老子学道必为历史事实。

潘雨廷先生也说“孔子有得于老子之教”,“孔子视老子犹龙,此不知之知,实已得老子之旨而能终身受益。.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日: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 阳货》)‘子日: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阳货》)读此三节之言,孔子得益于老子之‘道法自然’, 可以喻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言‘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信然。尤见道之与儒,其归于自然当有所同。”并说“孔子有得于老子之旨,此一方面继续影响孔子之弟子”,“弟 子孔子传之,当向东之鲁。”不但孔子本人得老子真传,而且传给了他的弟子,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

本文出自国易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yjqw/yz/96768.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老子曾为周朝的史官,精通周易
老子教孔子天道观(二)
老子教孔子天道观(一)
孔子作《易传》:文献与考古记载
孟喜易学的师承关系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