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全 佛经大全 藏传佛教 佛教音乐 佛教电影 佛教故事 佛教圣地 经典名句 佛像图片 佛教常识 佛教宗派
您的位置:国易堂 > 佛教 > 经典名句 >

世界在眼中:世间万有的根本——五蕴

2013-07-09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经典名句

世界在眼中:世间万有的根本——五蕴

五蕴积聚而成的人生,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生灭无常,只是幻有,假有,非真有,所以执著于自己的,便产生诸多烦恼和痛苦。

五蕴世间

佛教世界观认为,宇宙万有都离不开五蕴,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我们人就是从这五个方面来执著于自己的,由此产生诸多烦恼和痛苦。五蕴又称为五阴或五众,是指五种类别或五种集聚,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的构成所给出的答案。佛教认为世界和生命是由色、受、想、行、识五种因素构成,这五种因素各自成为一类,即可按一定因果关系紧密聚积在一起,又可按一定因果关系而分离。五蕴组成的世界和生命,不论在时空上,还是形态上都是变化无常的,不受任何意识支配。

五蕴:色蕴

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这些物质都是由地、水、火、风所造,是构成世界的四种物质。这四种物质所代表的硬性、湿性、暖性、软性构造出形形色色的事物,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有。如人活着的时候需要水、热量和空气,人死后又还原成地、水、火、风,所以人是色的暂时组合。由于色的组合是无常的,变化是不定的,使人们见到的就是生与死的生命还灭。佛教认为色有质碍、变坏、显现等意义,质碍就是物质各具一定的空间,互相分离,不能占据同一空间。变坏就是物质的变化破坏。显现是指有形状可以清楚地表现出来。色有内色与外色之别,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五根,也就是我们所赖以生活的根身;外色是指色、声、香、味、触五境,也就是一^切的外在环境。

五蕴:受蕴

受蕴即领取纳受之意,即外界作用于眼、耳、鼻、舌、身而产生的痛痒、苦乐、忧喜、好恶等感觉,也就是对于顺境与逆境的感受,它可以分为身受和心受两种。内心领取纳受外境,生起一种心念,它会对顺、逆的处境产生三种不同的感受:苦、乐、舍(不苦不乐),称为三受。苦受是领纳逆境,身心逼迫,剌激太强,身心感受到苦。乐受是领纳顺境,遇到所喜爱的境,身心适悦。舍受是领纳中庸性的境,身心处在不苦不乐的感受。

五蕴:想蕴

想蕴即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也就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也就是“想”。人们接触外界事物,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到的知觉和表象,是一种理性活动、概念作用。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首先给这个世界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如“树”、“鸟”、“石头”等。物的形象通过眼睛、声音通过耳朵、质地通过触感都存储在我们的“认识”里。一旦有人说起这些概念,或者你听到这些声音,就会立刻分辨出它是什么东西,然后在心识里浮现出它的相。

五蕴:行蕴

行是造作的意思,即对境而引生内心,经心思的审虑与决断,而发出行动语言的行为,这相当于心理学上所称的意志引起的行为。在佛教中,这个“行”字有广、狭两种含义,法印中所说“诸行无常”的“行”是最广义的行;其次是五蕴中的“行”;十二因缘中的“行”最狭义。行蕴所生的心是造业的主要力量与原因,因为这些心念驱使我们的身、口、意去造业,所以行蕴是五蕴中造业的主要心理作用。

五蕴:识蕴

识蕴是人的总的意识,即受、想、行三蕴会聚在一起,能够就所对境界觉知分别,也就是认识的功能和结果。识是分别的意思,如眼分别红蓝白黑,耳分别律音和噪音,鼻分别香臭,舌分别苦辣,身体分别冷暧等,这相当于心理学上所说的认识。识是“了别”意,就是做出判断,从感受的角度来说,即判断“好”与“不好”;从色身角度来说,即区分“我的”与“非我的”;从思想角度来说,即判断是正确与错误;从行为角度来说,即区分善与恶。识蕴具体是指小乘佛教所讲的“六识”和大乘佛教所讲的“八识”的识体,包括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活动及其内容。

以上五蕴,是构成宇宙万有,即人及一切有情识的众生和众生赖以生存的山河大地的根本。在佛法上宇宙和人生,统一称为世间。人及一切有情识的众生,称为有情世间。众生赖以生存的山河大地,称为器世间。由此我们看到,佛教从根本上否定一切实体物质的存在。这与佛教缘起性空理论一脉相承的,接下来的章节我们还会详细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fjdfmj/4905.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世界的本质是“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变化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