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 道家养生 道家学说 道家功法
您的位置:国易堂 > 道教 > 道家全解 > 道家思想 >

道家思想:柔弱不争的生存之道

2013-04-10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柔弱不争的生存之道

道家思想中的柔弱不争为道教修养自我,处世生活的教义。道教始祖老子从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及分析中,深刻阐述了此“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道理。因而,“道”以柔弱为用,道教徒信道学道,以柔弱的教义思想规范和修持自己,是非常必要的。

柔弱不争的教义源自于老子的《道德经》,柔弱,人们通常的理解是脆弱而没有精神,但在道教教义中却不仅是这个意思,其精神实质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柔弱内含的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精神实质。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因为有生命才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柔性。反之如果没有了柔性,生命也就不复存在。修道之人就是要维护好生命的柔性,以求长生久视,应事行事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平和安静,以和弱其气持养身神。

第二,柔弱内含着积极的人生哲理。道教以柔弱为用,主张一切行为都不要太刚强,刚者容易先受摧毁,强者容易先受到屈折。修道应该以静待动,守柔弱而不妄动,学习水柔弱而能攻坚强的精神,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处世应物,健养身神。

道教“不争”的教义,与“柔弱”思想有着相互的联系。所谓“不争”,即天地万物的运行和人的行为都最顺乎自然而不能强求。就是以居后的态度处世,反而可以处在前列,通过无而实现有,通过表面的否定达到事实上的肯定。

老子在《道德经》中,通过对“水”的论说,对“不争”的思想作了深刻的阐明。水以其自身所特有的柔弱不争的性格,哪里低就流到哪里,随方就方,随圆就圆,无私地浇灌万物,供人们利用,福育人和万物生长。从无有自恃、自是、自我、自矜的行为,可谓至善完美。所以,修道也应如水般,以柔弱不争为准则,为善自赏,完善自我。

在漫长的道教史上,自祖天师张道陵立教起,“不争”的教义就成了道教信徒们所倡导、尊奉的,并把此“不争”作为自身修道的重要修行准则。看后来的历代道教高亢,避世间名利,甘于隐在深山中俭朴修行,并济世利人的行径,就可窥到“不争”教义在修道之人身上的实际体现。

因此,对干一个真正学道修道者来说,就应体行柔弱不争的教义,以柔弱不争修养自我,不与人争名利荣华,知足,知止,寡欲,不自恃,不自见,不自是,不自我,不自矜。为善自赏,常怀济世利人之心。从而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如此这样才能获得一个长生久视的境界。

自然和无为之人

道教教义说,只有效法自然、行无为的人,才可与自然合一、得道成仙。这是因为修道之人只有忘掉外物和自身,其心才可无挂碍,如是方能达到无巳之境,由此因其无为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djqj/sx/1944.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道家思想的积极作用
道家思想的发展: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清静寡欲的修炼心境
道家思想:自然无为的处世法则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