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大全 道教文化 道教音乐 道教符咒 道教人物 道教圣地 道教经典 道教书籍 道教常识 道德经 道家全解
您的位置:国易堂 > 道教 > 道教常识 >

道教宗派与发展:纷繁的道教宗派源流

2013-03-31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道教常识

在道教理论范畴中,道派是道教的主干,众多的道派是形成道教的最基本形式。故而,有人说,道教为道派的大集合,是为诸多道派的集合体。在一千八百多年的道教历史中,纷繁多姿的道派以其枝丫繁盛的形态始终伴随其中。

东汉顺帝时期的“五斗米道”,灵帝建宁、熹平之际的太平道,为世人最初认识的道教派别。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道教宗派开始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开始经历凋零、又重生这一过程。所以,道教宗派在历史的长河中开始出现一种兴衰分合的现象:有些宗派走向哀亡,有些宗派开始繁衍。

时至东晋南北朝,道派被分支出了上清、灵宝、楼观等派別。这之后,道教的派别更多,影响也更深广,至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及其前后,道教宗派呈现了南北齐开放之局面:北方兴起了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等诸多新道派。南方则出现了天心派、神霄派、淸微派、东华派、净明道等诸多符箓新派,至此,道教宗派源流中呈现了道派纷呈的鼎盛景象。不过,至元末以后,道派纷呈的景象被正一和全真两大道派分主天下的局面所替代。

道教各宗派出现的时间有先后,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也有差异,但有一点却是大体相同的:即,这些宗派大都是出现在人民苦难深重、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譬如: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就产生于东汉末政治腐朽黑暗、经济危机深重时期。上淸、灵宝派则出现在东晋赢弱、十六国纷争时期。北方三个新道派和南方诸符箓新派,则是源于北宋徽、钦二帝被俘、南宋孱弱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时期。

究其原因,道派的产生,除了剥削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群众的手段以外,更在于人民处于苦难境地而倍想,从宗教信仰中寻求暂时慰藉和生活的希望。于此,各个道派就随所处的时代得以应运而生了。

在道派创建之初,大多数创教人皆以神降经书相张扬,借以耸动听闻,吸引群众的。例如:五斗米道创逮时,宣扬的是太上老君亲降鹤鸣山授张道陵新出|丨〔一盟威之道。太平道创建时,则是宣扬张角获得了神人降授给其的神书一百七十卷,即《太平经》。上淸派创建时,宣扬魏夫人和诸仙真降授杨羲、许谧以《上洁真经》。灵宝派创建时,宣扬葛粜甫获得了元始天尊降授给的《灵宝经》。如此等等。

也正因此,诸多道派都以神授予的经书之名来称其派。比如:张道陵据正一盟威之道称正一道(五斗米道、天师道皆为俗称)。张角以《太平经》称太平道。杨羲、许谧据《上清经》称上清派。葛巢甫据《灵宝经》称灵宝派,诸如此类等等。虽然,这种神授经书的故事,皆属干神话传说,但却可最轻易就能引起苦难群众的内心共鸣,故而,诸多道派从逮立之初很快就强壮起来。除很多以道教经书命名的道派以外,还有不少以创教地区来命名的道派,如楼观道、龙虎宗、茅山宗、阁宗,以及后来的龙门派等。另外,还有根据教义主旨命名的道派,如全真道、太一道。又有据祖师之名命名的道派,如三丰派、萨祖派等。

道教诸派基本信仰和追求的目标,人体上是相同的,皆以老子的“道”为基本信仰,以长生成仙为终极目标,此为各宗派的“共性”,与此同时,各宗派又各有其个性。各宗派的个性,源于其对基本信仰和目标的不同理解,及实现基本目标所釆取的不同手段与途径。

在早期道教中,各宗派在追求於生不死的目标上还没有区别,只是在实现目标的途径上有所不同。大略言之,一种为企图借助符箓咒术、祈禳、斋醮,辅以行气、导引、存神、守一等修炼手段,以期达到长生成仙的目的。另一种为企图借助服食外丹、修炼内丹等途径,来达到成仙得道的目的。主修前一类道术的道派即为符箓派,主修后一类道术的道派则为丹鼎派、炼养派。不过,无论是主修符箓的符箓派,还是主修内、外丹的丹鼎派,其所追求的长生成仙的目标,皆是以肉体与精神共存、肉体不死为特征的。其所修方术虽有各种名目,但皆不外乎为了炼神和炼形,以期达到形神共存,即“形神俱妙”,而“肉体飞升”。然而,当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各种方术都未能达到肉体不死的目的时,许多道派便不得不在其信仰目标上作此修正,即不再强调“形神俱妙”、“肉体飞升”,而只是追求成仙证道的笼统目标。于此,这一信仰上的转变,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信仰和实践间的矛盾,但却也淡化了道教所固有的特性。

尽管道教诸宗派,在基本信仰上大体相冋,但前期出现的道派和后期出现的道派在性质上却有着较人的差别。这是因为,一方面,早期道派曾处于初创时期,其教义和教规还不甚完备,故而在发展方向上,存在着较大的肓目性。另一方面,则主要源于它们皆都是兴起于民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群众对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和要求改变现状的愿望,再加上气时统治阶级还来不及用封建礼法对它们进道派。同时也是最能体现“道”学思想的一个道派,为中国道教发展的主流派别。

符箓派也叫符水道教,来源干古代的巫祝方术,它是一种利用符、图等,如神驱鬼,趋吉避凶的活动。

符箓派是以《太平经》为主要理论支柱,以张道陵的“天师道”为主线索发展下来的。天师道在张鲁投靠曹操后,传入中原,得到上层士族支持,发展迅速。至南北朝时分为南北两派,隋唐时形成龙虎宗。南宋时,总管以《上清经》布道的江苏茅山的上清派和以《灵宝经》布道的江西阁皂山的灵宝派,确立了符箓派的领导地位。宋元时期,北方的太一道、亢大道和江西的净明道等,在本质上都属符箓派,元成宗时,又把天师道改为正一道,统领全国道教,但符箓各派都是自行发展,从没有统一过,一直延续到现在。

符箓派因以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和张角创立的“太平道”为主要源头。又因天师道形成最早、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久,而将张道陵缚称为符箓派的“教袓”。又因《太平经》最能体现其思想,故传道者在传道时,均持着九节杖为病人发“符水”治病,宣传教义,若病人治愈则入道。

此外,尚有许多分支旁流,难以一一述说,如太一道、圆通派、青城派、灵山派、闾山派、三奶派、辰州派、南宫派、李家道、帛家道、紫道、千君道、淸水道、三皇派、高玄派、洞渊派、升玄派、两河派、穹窿山派、真大道教、新武当派等,所谓“七十二家符法”,可见道门符箓流派之盛。

故而,符箓派从东汉至今,衍化、发展已达一千八百余年,成为道教绵延不绝的最大宗派。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dj/cs/1460.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唐朝是道教的鼎盛期表现在哪些方面?
道教最早的神仙团体三官大帝
道教中的:“道”之衍化:形而上的神秘气场
北宋舞台上演的道教“高潮”
唐代道教的“盛唐气象”
帝王成就的“道教盛世”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