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概念,是古人认识自然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观点。我们的祖先在对自然界现象的认知过程中,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分为阴和阳两大类,认为世上各种生物、各种事物的发展运行规律都离不开阴阳两面,认为阴阳是万物的核心。
比如主宰地球生命的两大星球一一太阳和月亮, 太阳就属阳,月亮就属阴。
《易》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谓“两仪”就是阴阳,所以《易》又日:一阴一阳之谓道。”
关于阴阳对立。
阴和阳本来属于不同属性的两种物质,从根本上它们是相互克制的,是相互排斥的,是敌对的,所以有阴阳对立的关系。我们老祖宗发明的阴阳鱼中就有一半是阴的,一半是阳的;八卦也是由阴爻和阳爻这两大主要原素构成的。再比如自然界中的干旱和洪涝;人类的男人和女人;社会生活中的忠臣和奸臣、富人和穷人;包括现在讲的发展与资源,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但是它们分属完全不同的属性,且是对立的矛盾。
关于阴阳互根。
阴和阳虽然是事物的对立面,但是也是同时存在的,不可能一方消灭另一方,所以必须相互依存、互相为用。世上的任何事物,不能只要阴不要阳,也不能只要阳不要阴,阴和阳缺一不可,互相为用。如自然界的晴天和雨天,白天和黑夜;社会生活中的官员和百姓。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也是如此,也需要太阳和月亮,光是白天不行,全是黑暗,没有阳光更不行。
关于阴阳消长。
阴和阳是客观存在的,既然不可能一方消失,那就可以采取运动的方法来进行调整。它们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随时都是运动着、变化着的,其运动变化的规律是“此消彼长”,通过此消彼长来达到互相调整分配的目的。如白天完了是黑夜,黑夜完了是白天,有的季节白天多一点,有的季节黑夜多一点。晴天过了总有雨天,雨天过了总有晴天。
因为阴和阳是人类不可觖少的两大元素,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少不了阴阳。但是阴和阳又是相互克制、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随时可能有量的变化,所以如果我们不处理好这种对立的关系,就会打破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招致灾难。
比如,晴天和雨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气候条件,没有晴天不行,没有雨天也不行,但是晴天过多就会引起干旱,雨天过多就会引起洪涝。社会分工中必然有官员和百姓,他们也是互相依存的,如果都是官员,那就没有人来从事工农业活动,没人纳税,社会没法维系。如果都是百姓,没有人管理、治理国家,社会也没法维系。人类要发展,不发展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生活状态中,久而久之,人类就会退化,就可能灭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发展就要充分利用资源,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无序的发展可能将有限的资源消耗完,地球上的资源消耗完了,人类也可能灭绝了。
凡此种种,这些现象的客观存在就是阴阳对立,也就是哲学上的矛盾;这些现象的合理存在、有序并存就是阴阳互根,也就是哲学上的统- -;这些现象的合理转化、有序变化就是阴阳消长,也就是哲学上的矛盾统一体,是由对立走向统一的运动过程。只有通过对立、并存、转化、统一、和谐,社会才会前进、发展。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bzml/9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