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详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您的位置:国易堂 > 二十四节气 > 惊蛰 >

惊蛰概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2013-03-19 | 来源:国学堂 | 所属栏目:惊蛰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农历书中记载: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此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经为345度。影长为古尺八尺二寸,相当于今天的2.018米。夜晚观察星辰,此斗星斗柄正指卯的方位,也就是正东方。这个时段一般在农历的二月〖有时也在证月末),又叫卯月、杏月、令月、如月。

惊蛰是一个表述物候的节令,这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生机盎然;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进土里冬眠叫入蛰。惊蛰时节,春雷乍响,于是人们就认为冬眠于地下的虫子受到了惊吓而从土中钻出,开始新的一年的活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但是事实上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使它们适宜活动,从而出来活动。惊蛰时节,我国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有谚语云:“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证明今年风调雨顺会有一个好收成。但是有些地区忌讳惊蛰日前听到雷声,并总结出“惊蛰未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认为惊蛰前后打雷,这一年注定是一个灾荒年。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真正出现雷声的时候是在清明节之后,使蛰虫“启户始出”的原因是土壤温度逐渐升高。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很大的差异,南方和此方在惊蛰日这一天就表现不同。“惊蛰始雷”这种说法很适合长江流域,而此方的初雷日一般要到4月下旬。就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惊蛰之后气温和地温普遍升高,沉睡了一冬天的虫子开始苏醒,要开始新一年的活动了。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气温上升于是所有的生物都开始活动,在农村中常能见到“春日农家闲不住,赶马牵牛耕作忙”的欢乐景象。

我国民间有各种关于惊蛰的习俗。有人认为惊蛰这天响雷,夏季的毒虫必多,所以到了这一天人们就摆上各种供品,焚香烧纸,祭祀雷公乞求雷公,要下雨保佑庄稼收成好,又要保佑牲畜平安。山西一带民间在惊蛰期间讲究吃梨,“梨”取同音离去之意,意思是祈祝毒虫离人远去。民间在惊蛰这天听到雷声后将席子、被褥、衣服、拿到院中抖,认为可以抖掉复苏的虫子。这一些习俗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庄稼能有个好收成。

惊蛰节分为三候。“初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的头一个候应满园桃树开花,如霞似锦,让人沉浸在无尽的美景之中;二候是指的被称为仓庚的黄鹂鸟,这时它在开满鲜花的树枝间跳来跳去,鸟儿啼叫好像美妙的歌声;三候时天空中已经看不到雄鹰的踪迹,我们只能看见斑鸠在鸣叫。惊蛰时相继开放的分别是二十四番花信风中的桃花、檐棠和蔷薇花。

惊蛰时节,放眼望去皆是鲜艳夺目的鲜花,春风送来阵阵花香,闭上双目聆听大自然中悦耳的鸟鸣声,这是多么温馨雀跃的一件事情呀!

各节气的气温和空气的质量不同,相应的就会有不同的养生方法。所以,惊蛰节气的养生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

每个人在身体本身的素质上是不一样的,由于人体先天的基歹件有差异,另外又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本文出自国易堂,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ap.guoyi360.com//24jieqi/jingzhe/987.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惊蛰——春雷震响,冬眠动物复苏的节气
易学基础
无极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五行
八卦
纳音
六十四卦
乾为天
坤为地
水雷屯
山水蒙
水天需
天水讼
地水师
水地比
风天小畜
天泽履
地天泰
天地否
天火同人
火天大有
地山谦
雷地豫
泽雷随
山风蛊
地泽临
风地观
火雷噬嗑
山火贲
山地剥
地雷复
天雷无妄
山天大畜
山雷颐
泽风大过
坎为水
离为火
泽山咸
雷风恒
天山遁
雷天大壮
火地晋
地火明夷
风火家人
火泽睽
水山蹇
雷水解
山泽损
风雷益
泽天夬
天风姤
泽地萃
地风升
泽水困
水风井
泽火革
火风鼎
震为雷
艮为山
风山渐
雷泽归妹
雷火丰
火山旅
巽为风
兑为泽
风水涣
水泽节
风泽中孚
雷山小过
水火既济
火水未济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国易堂周易预测
国易堂命理研究
国易堂易学培训
国易堂会员中心
生辰八字算命
易经六爻占卜
梅花易术预测
风水布局调整
电脑版       手机版